過去二天,航行時都沒在遇見海冰,直到今天早晨5點多,感覺雪龍號開始產生些微的震動,雖然身子還賴在床上,沒去窗邊的簾外看看,但心裏頭非常篤定,我們的船又再次進入了冰區。
船底板持續不停的響動著,前1分鐘還張開眼睛的我,閉著眼在被窩裏猶豫,要不要上駕駛台去看破冰航行中的船。5分鐘後,我已加入舵手他們的行列,站在置高點,凝視著行駛於寬闊海冰上的雪龍,正往長城站挺進中。
早餐時間前一刻,寢室的所有人都醒了,由前兩天的經驗,得知越早去排隊,便能獲得餐廳大廚製作的限量餐點,因此我們彼此間像是自動的產生了共識般,總是自發的早起。排隊時,每個人手裏拿著碗,盼望獲得的期待,以及墊起腳尖、頂高著頭看看前面是否還有東西的場景,讓我很容易聯想起,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個年代才有,憑著飯票或肉票領取糧食那種文革時期的電影畫面。
對岸近幾年經濟飛快成長,和船上的好多人聊過之後,才深入的了解,其實他們的經濟發展不僅僅是在沿海的城市,許多內陸地區也發展的相當快。人民過去挨餓度日子已成過往,憑票領糧是他們不願再去多談的歷史,年輕一代走出鄉下到城市幹活,想賺更多的錢,改善或提升自身或下一代的生活水平,這點跟三十年前台灣經濟社會的起飛現象相當雷同。
考察隊員和我聊天時,最常談或最感興趣的話題除了我的身份背景,及此次的考察目的之外,我方的平均收入、房價、演藝圈八掛、子女教養及醫療保健等,都是些很容易聊到的話題。不可避免,有時大家還是會關心起如陳水扁、馬英九、台獨及統一等較為敏感的台灣,或者兩岸之間極為敏感的政治性議題,不過船上隊員平均素養還是具有一定的水平,較不願多談或回應的政治論點,拐個彎、或含糊的帶過時,他們大多還是會理解的。
早點及餐桌前的閒話家常結束後,上樓回寢室後往外頭一看,海冰上居然下起了雪,當下第一個反應便是走出去看看雪。生平裏在海上看著大雪紛飛是頭一遭,相信對身處於亞熱帶的你,去看下大雪的這個動作應該也不難想像。我穿好雪地裝備、背起了單眼相機,打開了艙門向甲板外走了出去,嗯,的確很漂亮,像迷你型的純白色小棉花球,輕飄飄的降下,有些觸碰到地面後隨即消逝,有一些則能在某個角落裏緩緩的積蓄著,漸漸地堆積成整面的小雪片。外頭的氣溫攝氐零下5.7度,但仍抵擋不住想看雪及拍攝船舷外海冰的我。
在雪龍號的後甲板上,有一座直昇機起降平台,是個很好的攝像地點,因為平台前頭便是直昇機的機庫,可阻擋刺骨的寒風,起降的台面上擁有極佳的視野,不論您是要捕捉冰山、浮冰或海上飛鳥俯衝剎那間畫面,此處是相當值得推薦的位置。
隨著離長城站的距離越來越近,海況顯得平靜許多,這讓高層領導們多了些可精密思維雪龍號到站時,物資運補的作業流程。卸貨方案雖然早已擬定好,並發到大家的手上,但下午3點,袁紹宏領隊仍然再次的集合起大家,仔細的就各項運補過程,及可能遭受到海象、氣候、交通等各方面的緊急突發情況,做替代備案的推演。卸貨在時間上採12小時一班,A、B兩班全天候的方式進行,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補給長城站所需的各項物資。
晚間8點,中山站胡站長開完主管會議後,立刻召集起我們這個小隊的32個成員,謹慎的再次確認我們的各項工作項目,並告知唯有如期的將所有物資,順利安全的下放,才有機會為大家爭取去長城站參觀的時間。
會議結束回到寢室,看著小熊隊長立刻在電腦前,細心的製作著小隊裏的個人資料,並不時的以電話連絡及確認各項的預定作業細節,這個動作令我相當佩服及深深的感動。長城站外頭氣溫估計皆在攝底零度以下,要在如此堅苦的環境及相當有限的時間裏,完成上級所交付的各項任務,相信是個重大的挑戰,目前唯有各人將自已的本份做好,才有可能準時完成第26次極地科考隊,於第一個站位的各項後勤補給作業,以及考察任務的多項先前準備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