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11月18日_即將抵達阿根廷

離開長城站已過三天二夜,今日上午9點,胡站長召集了中山站的所有隊員,於第二餐廳,針對明天船停靠阿根廷-烏茲懷亞港的相關事宜,就上級長官所交付的一些規定事項,向各位隊員做簡潔的宣導。

由於目前雪龍船的各項作業進度,已經達到預期的作業時程規劃,故原本只打算在烏茲懷亞港加油,但現在已通過極地辦及極地中心的同意,在加油期間,讓隊員們下船走走,到這個充滿南美洲的異國小鎮,放鬆一下心情。但是,船在進港之前,至領水人員帶領船隻進港的這段期間裏,各位隊員需將於長城站所進行的工作事項,做一個簡單的書面報告。

會議結束之前,胡隊長又將我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就停靠港期間,安排執班人員,於雪龍船的進出口懸梯,進行管制人員進出的站崗勤務工作。

船預計下午3時,於烏茲懷亞的港口外停泊,隔日早晨3時,在由港區的引水人員帶領雪龍船進港。接進午後1點時,窗外已經可以看到南美洲的陸地。從南極洲跨至南美洲,時間居然只要3天2夜。南美洲的最南端與南極洲突出的尾端,海上距離僅1千公多里遠。一些古地質學家,在這兩個大陸板塊最近距離的岸上,找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因此推斷,在地質年代前不久,這兩個陸塊是有一部份相連在一起的。

下午2點15分,船的速度已從原先的15節,減緩至5節左右,船航行了有30分鐘之久,但測深儀的資料顯示,深度均維持在30~40米之間,因此,可以知道這個港區的外海,海床極為平緩。測風儀的數值顯示,風速極強界於10~15 m / s之間,雖然風強,但是幸好氣溫仍有攝氐8度左右,這對於即將要去甲板上釣魚的我而言,無疑是一項環境上的優勢。

3點整,與預期規劃一樣,船在碼頭外停了下來。走出去一看,三面環山,山麓的高峰處,滿佈白雪,但四處觀望,還是看不到烏茲懷亞的港口。看著那無邊境的山巒,極為明顯的一道雪線劃清了雪白與墨綠,我想那個港口應該會隱藏於山
海之間的某個峽灣之中吧。

雖然風強,但是許多喜歡釣魚的船員,紛紛拿了私藏的個人釣具組出來,走到後甲板直昇機停機坪下層,較為避風的甲板處進行垂釣。今午難得出了個太陽,一些原本躲在寢室的隊友,也跟著出來走走暖暖身子,或者拍拍照。

原本約有10個人在釣魚,但時間過了一個小時後,沒人有任何的戰果,因此到了4點時,剩下三個人在奮戰,再過半個小時,就只剩我一個人在釣了。聽一些老船員說,這個港附近好像沒有什麼魚,倒是過去有幾次有人釣過蜘蛛蟹。

晚餐為了慶祝順利抵達阿根廷,餐廳裏加菜,其中有一道油炸大蝦,餐後我把蝦頭都給收走了,隊員們看了我奇怪的舉動,還疑惑的問我,拿那個蝦頭做什麼?我回答說,釣蟹去啊。其實蟹不是用釣的,我也不曾釣過蟹,而是我從台灣拿了幾張螃蟹網,正缺餌料,那蝦的腥味重,正好可當誘餌。

18時左右於船側下網,22時進行螃蟹網回收,放了約50~60米長的魚線,拉起時的手感極輕,感覺又槓龜啦。暫時先將魚線放在甲板一旁吧,但那強風把線給吹亂了,心裏正煩著魚線打結時,沒想到聽到室友說,有啦,有啦,快看,有一
隻小蟹,我原以為是他看到我那蝦頭餌料,沒想到仔細一看,還真的是一隻蟹,不過體形真的就只我有放的那堆蝦頭中的一粒蝦頭那麼小,還真的是小蟹一隻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