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今天接獲站長通知要參觀智利站。智利站是南極地區最大的站區,仗著天時地利,智利人在喬治王島大興土木,其站區包括空軍費雷站(Frei)、海軍站(Freldes radio)、極地所站(Inach)及機場站(Marsh)。在喬治王島上,Marsh是唯一的機場,由智利人所建,各項物資的補給都必須靠這條航線。從智利最南端的城市蓬塔乘智利空軍的大力神飛機,只要3小時就到了南極的喬治王島

智利曾對南極地區提出過領土的要求,因此智利考察站是軍隊的基地包含空軍及海軍,另外還有極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智利站的站區,果然名不虛傳,其建築物的密集得可稱上是一個小型的村莊,所以智利站又稱為智利村。智利站緊臨俄羅斯站,若不是掛著國旗,幾乎讓初來乍到的我們,誤以為俄羅斯站是智利站的延伸。原來俄羅斯站是智利人選定的空軍基地的一部份, 但是因為讓俄羅斯人捷足先登,所以兩方因為土地利用的紛爭,恩怨一直到現在還存在著,兩站只隔著一條夏天的融雪小河為界線。

智利海軍站站長帶領著我們參觀軍隊建築物,在這棟建築物前聳立著一個巨大的雕像,站長說這是他們的民族英雄。當我們到逹衞星通訊室時,Tom問了站長,為何在阿根廷和智利的邊界上多了一條邊界線?站長得意的指著電腦螢幕說,早年阿根廷和智利在爭論南極大陸南方的三個島嶼歸屬於哪個國家管轄,但是一直遲遲沒有達成協議,一直到最後由義大利主教協調解決了這場國土糾紛。目前這三個島嶼屬於智利,最後,智利人因為要紀念這次事件,現在智利的電腦數據資料庫上都有國土歸屬權的資料。

接著站長帶領著我們參觀他們最引以為豪的南極學校,由於智利軍人長期駐紮於南極大陸,軍人的家屬也容許以依親的名義留在南極地區,為此智利人也在此建立了南極學校,以方便小孩在南極地區受教育。看了學校的硬體設備,感覺學校很舒適,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儘管頂多只有10幾個學生,但卻設有電腦教室、投影機、攝影機和動植物標本等。

站長也提到環保及綠色能源的問題。站長說他們每年花在熱力發電的經費太大也太不環保,所以在不久的將來,智利站將以風力發電取代熱力發電,而且他們己經著手進行有關南極地區風力的研究,相信風力發電系統已經是指日可待。

最後我們一行人兵分兩路,一些人由智利站長帶領參觀智利站的銀行、郵局及紀念品店等,我則由研究人員Professor Alvaro Palma接待並帶領參觀Inach極地站。Professor Alvaro Palma此行總共4位學生和他在南極進行浮冰對於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在這個研究團隊,每個人都必須擅長潛水。Alvaro說,小型海洋生物幫助整個南極圈的生態系統,因為他們攝食海藻並將所攝食的海藻轉變成脂肪,而脂肪就像是生物電池一樣,在南極地區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要必須要靠脂肪維生和過冬,而這些脂肪會隨著食物鍵的傳遞到逹食物鍵的最上層。但是目前這些小型海洋生物的生態系統卻受到浮冰的威脅。如果這些小型的海洋生物消失了,將會改變南極圈的生物多樣性,進而影響整個南極圈生態系統。

接著他帶領我認識Dr. Manuel Gidekel,他是研究有關於南極植物抗凍基因的研究。但是他不僅做抗凍基因的研究,他也是一家創投公司的總裁,他也有自己的研究中心。他也提到他的願景,他說他想引進全世界最新的生物科技技術到智利,並邀請全球的生技公司到智利來投資,進行研發及生產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