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參觀行程是臨時決定,有些人手邊仍有工作不克前往,因這個架次的直昇機上頭仍有幾個空位仍末坐滿。直昇機往西飛行約2分鐘後,向窗外望便可看到一艘黑色的印度破冰船。我從小玻璃窗中努力的望外看,心中納悶為何沒看到印度站?此時飛機的高度越飛越低,仿佛就要落在海裏,這才明瞭不是去站區,而是降落在印度的破冰船上。
下了飛機在破冰船的停機坪一看,有種回到雪龍船的感覺,當然這不僅僅是心裏作用的感覺,當我看到直昇機庫的造型,還有船上那四座大型的吊臂居然和雪龍號一模一樣時,驚訝的用眼光再度四處探索後,我這時才驚覺,除了船上機具所漆的顏色略有不同外,這艘船根本就是雪龍號!
我們走到船首,被領進一間小餐廳,坐在裏頭和印度人閒聊,不久我得知他們有一位研究人員,是從事極地生物樣本數量調查,我和這一位英文頗好的Mr. Suresh交流後才瞭解,他們今年主要工作是建站,他來這裏主要是調查站區周遭的海豹、企鵝等,這一類野生動物的族群背景資料,做建站前後的資料比照。
茶敘時間裏,我才了解這艘長的很像雪龍號的破冰船IVAN PAPANIN,原來同樣產自俄羅斯,船名是引用於一位蘇聯有名極地探險家。印度人承租了IVAN PAPANIN及俄國的機組船員,來此進行此次的建站工作。
隨後在俄國船員的帶領之下,我們一行人參觀了這艘破冰船。忽然我聽到隊伍中有位我們的老隊員,述說著這艘船和改造前的雪龍船一模一樣,老隊員在參觀時不斷的告訴我們,這些艙房的位置,以前在雪龍號裏是做什麼用的,駕駛台的位置以前就是如此,那個位置是幹什麼的等等,好似感觸特別深。

參觀IVAN PAPANIN的駕駛室
參觀完IVAN PAPANIN後,我們乘坐船上的小松鼠直昇機(squirrel)去正在建設的印度基地參觀。Squirrel是一架能載運4名人員的輕巧型小飛機,船上這一架飛機及機組人是承租於挪威的某家航空公司。在南極這種小直昇機很輕巧,靈活度夠,且飛行距離可達600公里,很適合於極地考察作業。那天在澳洲勞基地看到的二部小直昇機,也同樣是這一種飛機。挪威飛行員藝高人膽大,直接將飛機落在船首與船尾間的艙蓋上,用飛快的速度將我們一批批的接運到岸上。
中山站附近的俄羅斯站,以及澳大利亞的勞基地附近都有水源,印度站也不例外,除了擁有一座大湖之外,站區附近看的出來正在興建一個小碼頭,這個還沒建成碼頭外的小海灣外頭已經水波粼粼,幾乎沒有半點碎冰。印度站區未來就使用小艇的運補機能上,比起中山站以或俄國的進步二站等,更具有地利優勢。
印度人今年才至此地建站,除了挖掘港口,修好道路外,仔細還能觀看到地上放置了一些炸藥。工人們正用油壓鑽機,在岩石上鑽洞,要放入雷管將一些巨岩夷為平地。除了大型的工程建設機具外,當然他們也購置了二部的PB-300大型的雪地車,以及雪地摩托車,只是在夏天這幾個月裏,這些大傢伙暫時還不能發揮它們的實力。
對岸的極地中心簡稱PRIC(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我在印度的一只貨櫃中看到了他們極地中心的標章NCAOR(National Center for Antarctic & Ocean Research)。猶記當時在紐西蘭的基督城去參觀極地博物館時,就獲知印度與對岸於1983年時,同年加入南極公約(The Antarctica Treaty),在對岸擁有一船三站時,印度人正著手於第二個極地站的建設。
目前印度的基地上,仍然還看不到任何建築,但是有一兩個貨櫃屋可供暫時的休息。中山站一棟大型建築物,平均要三年才能建設而成,印度人蓋房子要多少時間?預計將在此建設多大的規模?雖然目前仍無法得知,但日後站區附近除了可見到俄國人、澳洲人之外,印度人也將在今年開始,變成中山站的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