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第三年的南極--序幕

今年是海生館第三年隨大陸的調查團隊赴南極進行研究。雖然這次到南極進行研究的工作雖然很早就確認,可是大陸方面遲遲沒有確定的時間,以致於反而越到後頭越充滿不確定性。館方一直到很晚才接到通知,確定今年到南極的時間,因此我們很快就訂了機位,然後辦理智利簽證,等一切辦理妥當,也差不多是要出發的時候了!
出發前大概是到海生館這一年多以來最忙碌的時候了吧!除了要接待一整批的俄國來訪人員,還要準備研究人員報告、幾個計畫書以及文章投稿的事情,最後幾天還為了核銷機票款在煩惱,幾乎每天一早進實驗室就忙到晚上。離開實驗室前還得交代兩個學生這期間的工作項目以及照料一月來報到的兩個實習生,腦筋都操到有點不怎麼靈光了。
出發前幾天用掉我僅有的兩天休假,然後多請一天假北上,到中研院去拜會最近正在合作的研究人員,順便去找幾位許久不見的朋友聊聊。也去了一趟大愛電視台跟記者討論到南極拍攝研究人員生活事宜。於是我沉重的行李中又多了一台攝影機,幾顆電池跟50片空白錄影帶。
12月9日上午我從台北出發到機場,跟祐嘉差不多在同時間抵達,所以我們就約在報到櫃檯見,等所有行李都進關後,我們也前往登機口等候飛機。這時才發現我只有帶攝影機,忘記放錄影帶。原先想在機場裡面買一片,不過因為沒有賣,所以我們一直到東京機場才買到一片空白的影片,這也才開始紀錄我們這次的旅程。
這次出發的行程大概可以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我們得要先搭機到東京,轉一班飛機到美國達拉斯,然後再轉第二班飛機到智利的首都聖利牙哥。第二部份為從聖地牙哥搭乘飛機到智利南部的城市彭塔。第三部份則是從彭塔搭智利軍機到南極的研究站。
第一段旅程相當長,前後加上等機的時間就耗掉我們差不多40小時,雖然以前也常搭乘越洋的飛機,但是也不曾連續搭兩班長途的飛機,從美國到智利的飛機上,幾乎已經不知道要做什麼了,就只能坐著期待飛機早點降落,偏偏這段又飛的特別久,因此所有的耐心都要被耗光了。
抵達智利時,因為智利機場需要檢查所有人的行李,因此多耗了一個多小時,出關時已經有一個當地的司機在等候我們,我們將行李放進車子後,就準備前往旅館。途中我們也與大陸駐智利代表處張處長聯繫,他說會在旅館等候我們。
車子離開高速公路不久後就進入一個相當漂亮的社區,非常有歐洲的風格,相較於美國也樸實了許多。最後我們在一間古意盎然的旅館前停了下來,這時張處長已經走過來跟我們打招呼,也幫我們拿取行李,並協助我們登記旅館。
等一切就緒後,也已經是兩點左右了(智利與台灣差11小時,差不多是日夜顛倒),我們決定要先走到附近找看看有沒有超市,我們依照張處長的指示,往一個比較熱鬧的地區走去,發現店家還蠻全球同步化的,像麥當勞、肯德基跟星巴克這些店當然是少不了。我們先在附近買了熱狗墊墊肚子,最後終於找到一間大型的超市,我們買了麵包、水果、水跟一隻烤雞,然後拖著疲憊的身子會到旅館享用我們在智利的第一餐。
用完餐後,不一會兒就睡著了,等再次醒來已經是晚上九點多,心想外頭大概也沒什麼東西可以吃了,所以就把中午剩下的肉跟麵包吃ㄧ吃,然後又沉沉地睡去。
今天有個新聞說大陸雪龍號附屬的雪鷹號在執行吊掛作業時墜毀,一些作業都已經停掉了。不過比較有趣的是我這才知道今年大陸總共有220個人在南極執行業務,平均年齡是35.5歲,有60%的人都是第一次踏上南極。還蠻特別的,說起來應該是想讓他們的年輕人出去外面見見世面,但是我想主要還是整個過程太累人了,所以資深的研究人員不怎麼想去。新聞中也提到有兩個台灣的科學家,這當然就是我們倆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