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瑞氏海豚觀察日誌day1


2010/7/2(五)

在當天早上約凌晨五點四十分,海生館接獲通知大鵬灣出海口有一隻海豚擱淺上岸,為一身長235cm,體重110kg之幼年瑞氏海豚(花紋海豚)。海豚以及救援人員大約於早上十一點四十到十二點之間抵達海生館鯨豚室,開始做基本的外傷處理,抽血送檢,灌食、口服給藥等基本醫療措施。做完基本處理之後讓這隻瑞氏海豚進入收容池休息。起初看起來相當的虛弱,可能是營養不良以及脫水所造成的,因此他也相當消瘦,不過也因此讓我們沒花甚麼力氣就將他架到擔架上。

外表上大致觀察到頭部以及軀幹有多處的淺層刮痕,一條一條、一片一片的像雪花一樣的白色花紋,是瑞氏海豚的特色,屬於正常的外觀,是同伴之間玩耍或是打架留下來的痕跡。其他較深層,有深入到外皮之下的開口是創傷,其中後軀幹背側兩邊各有一圓孔形傷口,其中一邊看似已癒合,一邊則是較新的傷口,幾乎已經看到下面的肌膜,此為達摩鯊造成之傷口。

在海生館鯨豚室內,獸醫做了基本的外傷處理,抽血送檢,灌食、口服給藥等基本醫療措施,再創傷開口敷上優碘軟膏,自尾鰭靜脈抽血送往屏東科技大學檢驗,灌食主要成分為水分以及電解質溶液,加入之口服藥物不外乎抗生素以及消炎鎮痛藥物。做完基本處理之後讓這隻瑞氏海豚進入收容池休息。
起初,是把擔架和海豚一起放在池子內,因為一開始會不確定他的身體狀況是否足以在水中保持平衡不至於溺斃,後來下午我們把它從擔架裡面放了出來,幸好他的狀況還足以在水中保持平衡,但沒甚麼力氣游動,所以之後便讓他自由在池裡面漂動。


進入收容池休息之後我們還是有持續觀察他的狀況,這天的排泄物顏色比較綠,而且比較液態,排出來之後會往水面上浮。呼吸速率大概都在每五分鐘五到六下左右,比正常速率慢但還算是有維持在一定的速率。我們在海豚身上懷疑可能會有一些潛在的疾病,例如肺炎以及寄生蟲性的感染等,經過觀察,這隻海豚的氣孔可以很正常的吐氣且沒有觀察到黏液及泡沫的產生,吐出來的氣體只有一般的海水味沒有惡臭,以培養皿靠近氣孔使海豚吐出來的氣體以及懸浮物附著在培養基上,送往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培養鑑定。
當天大致上觀察的結果還算穩定,除了身上有達摩鯊造成的圓孔型傷口以外,呼吸緩慢、消瘦、體重過低以及意識不清是第一天觀察的生理狀態主要描述。這天海豚雙眼、口腔皆緊閉,對外界反應也不敏感,判斷為其處於緊迫狀態下的現象。

by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三年級 齊奕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