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一早灌食前發現海豚雙眼已張開,且會在外在刺激下張開嘴巴,呼吸次數仍然維持在七下到十下。灌食結束之後,和屏科大病理研究室的林教授討論血液學以及呼吸道採樣培養相關檢驗結果。根據林教授的分析,ALT、AST、GGT、LDH的異常充分顯示出海豚的肝功能低下或是有肝臟傷害,其中LDH也可能是從肌肉組織傷害得來,或許是有潛在的傷害或是發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無法很篤定的歸納出一個確定的解釋,林教授說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呼吸速率慢使肝臟缺氧進而造成傷害,精神狀態不振有可能是和肝臟功能衰竭有關,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ALP、Eosinophil count的低下也顯示出緊迫的狀態。除此之外,有發現CK、LDH上升顯示有肌肉組織的傷害,也許和身上的傷口有關,但無法確定是否真是因此造成的結果。最後,在呼吸採樣的部分,屏科大檢驗室自培養基中分離出了弧菌(Vibrio spp.)類的細菌,弧菌是海洋生物體內可見的常在菌,對海洋生物來說不一定具有致病性,因此僅將此結果作為一個治療的參考依據,不列為主要治療的目標。綜合以上結果,林教授方面給了一些治療計畫上的建議,其中不外乎補充強肝物質如綜合維他命、黑糖水、安素等,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也有一些選項如Doxycycline+++, Amoxicillin+++, Ampicillin+++,但這些都和許獸醫目前為止的治療相符合,所以並沒有因此做很大的變動。再和林教授會談完畢之後,許獸醫準備了瑞氏海豚自然進食的食物─魷魚,不採取灌食方式直接將魷魚拿到海豚的嘴巴附近看他是否有想進食的動力,很意外的,海豚竟然可以自己將魷魚咬住併吞嚥入肚,這個行為可說是收容治療以來最大的突破點。但是在下午四點半的餵食過程中,由於先灌過安素才餵魷魚,海豚只是注意了一下但並未食入,許獸醫嘗試了許久仍沒有讓他吃下去,因此先放棄這一次的餵食,打算明天早上提高它的餵食量。當天下午第二次的血檢報告出爐,肝指數再度飆升,顯示出肝臟功能嚴重衰竭,白血球數量也大幅上升並出現嗜中性球中毒現象(Toxic Neutrophils)顯示出應該是有嚴重的感染或是發炎。
在7/5當天晚上,海豚的狀況急轉直下,表現出虛弱的樣子,慢慢的失去力氣沉入池底,在隔天7/6凌晨死亡。屍體撈上來之後便通知屏科大病理實驗室前來執行屍體解剖的工作,並希望他們採樣回去之後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報告。在解剖的過程中,可看到心、肝、脾、肺、胃等重要器官以及一些內分泌腺體皆有病變的出現,伴隨著胸腔以及腹腔積水的出現,其中又以肺臟最為嚴重,表面出現纖維素樣的滲出液以及壞死,淋巴結腫得非常大,顯示出應該有炎症或是感染的情況出現。心臟的病變觀察到右心室的擴張,腔室變大、心肌壁變薄,在加上有出現Chicken fat clot說明死前可能有心臟衰竭的可能性。肝臟腫大,器官邊緣變鈍,表面有白斑可能是纖維化的表現,胃黏膜有出現胃潰瘍的病變。以上是一些大體上較明顯的病灶,但是詳細的死因以及病理診斷仍然要仰賴屏科大方面的完整報告。



本次的個案,雖然說最後並沒有治療成功,但在過程中所看到的事情,所學到的經驗仍然是很寶貴的,同時也讓兢兢業業照顧海豚的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那就是在動物的醫療裡面,永遠要多方面、多個方向的收集資訊並評估動物的治療成效,因為這中間不確定的因子實在太多,外在表現出來的行為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一切最終應該還是要依靠血液學檢驗、活體採樣培養、生化檢驗這種判讀上具有絕對的價值與標準的診斷方式。
by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學系三年級 齊奕榮